2025年03月27日

数说传统医药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对保护对象予以确认,以便集中有限资源,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重点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21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共计155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按照申报地区或单位进行逐一统计,共计3610个子项。为了对传承于不同区域或不同社区、群体持有的同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确认和保护,从第二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开始,设立了扩展项目名录。扩展项目与此前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同名项目共用一个项目编号,但项目特征、传承状况存在差异,保护单位也不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传承人的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活的文化形态。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所规定的非遗保护的重要原则之一。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不仅肩负着延续传统文脉的使命,彰显着遗产实践能力的最高水平,还不断将个性化的创造融入传承实践活动,对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久传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保护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2007年、2008年、2009年、2012年、2018年、2025年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先后命名了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下,先后有11人失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截至2025年3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3999人。

传统医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十大门类中的一类。截至2025年3月,传统医药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计23项,按照申报地区或单位进行逐一统计,共计182个子项,代表性传承人184名。